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血瘀证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因子内皮素和一氧化氮 (NO)改变的分子机理。【方法】用半定量RT -PCR方法 ,观察血瘀证兔模型血清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素 (ET)和组成型NO合成酶 (constitutivenitricoxidesynthase ,cNOS)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血瘀证动物模型血清导致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中ET - 1mRNA表达升高 (P <0 .0 1) ,cNOSmRNA表达下降 (P <0 .0 1) ,两者呈显著负相关 (r=- 0 .857,P <0 .0 1)。【结论】血管内皮细胞中ET基因高表达及cNOS基因低表达导致的二者平衡失调在血瘀证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情况,探讨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医院集中监测方法,收集医院内所有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所有相关的不良事件,对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进行判断,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结果 收集到3375例住院患者资料,发生与中药注射剂有关的不良事件共有51例,因果关系判断为“可能”者有11例,判断为“很可能”者有40例。与中药注射剂有关的可能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51%,92%的不良反应属于过敏反应。所监测的中药注射剂有31种,其中以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和参附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退休相对于体力劳动、较高的教育程度相对于文盲来说,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性较高。结论 中医内科病房住院病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较少,但个别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药通腑醒神胶囊(由番泻叶、虎杖、人工牛黄粉等组成)治疗高血压性中、大量脑出血的作用机理。方法 观察该方法对双肾双夹法和注射胶原酶Ⅶ及肝素造成肾血管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模型大鼠的脑组织病理学、超微结构、脑通透性和脑组织含水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能 囊灌胃组大鼠在脑组织病理学、超微结构的损伤方面较模型对照组轻,在改善脑通透性和降低脑组织含水量等方面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该方可以改善脑出血后大鼠脑毛细血管通透性及减轻脑水肿,促进血肿吸收,减轻脑组织受压,改善微循环和脑组织供血供氧而达到保护脑组织、改善神经功能的目的,这是该方法治疗高血压性中、大量脑出血有效的可能有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BS 30 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主要性能。方法 选定涵盖各波长的 9个项目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γ 谷氨酰基转移酶 (GGT) ,葡萄糖 (Glu) ,总蛋白 (TP) ,白蛋白 (Alb) ,肌酐 (Cr) ,钙 (Ca) ,氯 (Cl-) ,载脂蛋白B(ApoB) ],对深圳迈瑞BS 30 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精密度、线性、交叉污染和对比试验 ,并对医学决定水平浓度进行偏倚估计。结果 BS 30 0日间、批内、批间及总CV均 <4 % ;线性稀释变异P 0 .96 ;在医学决定水平浓度处的相对偏倚ALT、GGT、Glu、TP、Alb、Cr、Ca、Cl-(90mmol/L)、Cl-(1 2 0mmol/L)、ApoB分别为- 1 .8%、- 0 .1 %、- 3.9%、- 0 .5 %、- 2 .3%、- 7.2 %、0 .4 %、3.9%、3.2 %、- 1 .7%。结论 BS 30 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主要性能指标达到了NCCLS标准 ,接近或达到国外同类产品要求 ,结果可靠 ,适合中小型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救治上消化道出血并休克的可行性。方法对32例上消化道出血并休克患者在彻底止血前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观察止血情况、再出血情况、死亡率及并发症。结果32例中出血停止30例,有效率达93.8%,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衰竭、凝血障碍、严重感染等并发症,无再出血病例,出血不止行手术治疗1例,出血不止死亡1例。结论在彻底止血前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救治上消化道出血并休克具有可行性,可维持重要器官的灌注,不干扰机体的代偿机制,避免形成的血栓脱落,避免出血加重,减少再出血及并发症,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中医药非劣效/等效性随机对照试验(RCTs)的质量.方法检索中医药研究中采用非劣效/等效性试验设计的RCTs报告,参照CONSORT声明的扩展——非劣效/等效性随机对照试验报告清单的条目,对纳入的RCTs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中医药非劣效/等效性RCTs 13篇,发现此类试验在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①阳性对照药物选择的依据不足;②未确定非劣效/等效性界值;③未进行样本含量估算,或未提供样本含量估算的依据;④未采用正确的非劣效/等效性检验方法,而是在显著性检验无统计学意义的情况下得出非劣效/等效性合格的结论,或只是简单的说明采用非劣效/等效性试验,而实际并未按照其方案执行.结论随着中药新药研发的深入,采用非劣效/等效性试验设计的临床研究逐步增多,这就要求研究者对非劣效/等效性试验的理论基础有更深入的认识,明确此类试验在设计和统计分析方面与传统优效性试验的不同.只有采用科学、合理的试验设计和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才能得到可信的非劣效/等效性结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Osthole,Ost)拮抗β淀粉样蛋白25—35(Ap25-35)毒性损伤、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及其与核因子-κB(NF—κB)活化机制的关系。【方法】以原代培养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为靶标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细胞模型。采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检测细胞活力,进行AB25-35造模浓度、时间以及Ost预处理最适宜浓度的选择。经Aβ25-35和Ost干预后,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分析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FITC/PI)双重标记的NF—κB与其抑制蛋白(IKBot)在细胞内的激活程度,结合形态学观察分析Ost对星形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Ost可拮抗Aβ25-35的神经毒性作用,尤其以低浓度(0.01-1μmol/L)为佳,随着浓度的升高,对细胞的保护作用呈减弱趋势。40μmol/L的Aβ25-35作用于As24h可过度活化NF—κB的表达(P〈0.01),激活IκBα发生磷酸化及降解(P〈0.01)。低浓度的Ost可显著抑制NF—κB的过度活化(P〈0.01),上调细胞核内IκBα的表达(P〈0.01)。【结论】Ost抑制Aβ25-35的神经毒性作用,延缓AD发生发展的作用机理可能与NF—κB活化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基于“十五”课题“急性缺血中风辨证规范和疗效评价的示范研究”的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的数据,对1841例急性缺血中风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中医证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阴类证所占比例较大,其中阴类虚证在所有病例中比例最大,中脏腑患者以阳类实火证、阴类虚证为主。结论:急性缺血中风患者,主要表现为阴类证,阴类证以虚证居多,证候的发生与病变的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的Meta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全面收集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的临床试验资料,在严格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利用RevMan4.1软件对多个研究结果的总体效应进行随机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并进行分层分析、异质性评价和敏感性分析;用漏斗图分析发表性偏倚。【结果】醒脑开窍针法治疗(痊显率)效应值伽=3.65,95%可信区间为[1.70,7.83];降低远期病死率效应值OR=0.21,95%可信区间为[0.08,0.52];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中风后遗症期治疗效应值OR=4.01,脑梗塞治疗效应值OR=4.45;漏斗图图形不对称;本研究所纳入的文献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的报道。【结论】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有一定疗效,对脑梗塞、尤其是脑梗塞急性期有较确切的疗效,并可降低中风患者的远期病死率。通过异质性评价与敏感性分析发现异质性的原因可能是试验设计类型不同和纳入标准不同。漏斗图提示存在发表性偏倚。现有的研究结论尚有一定局限性,欲得出公认的结论,还有待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生物学技术的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长管状骨干骺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1999年4月~2001年10月,采用经皮微创生物学技术的钢板内固定治疗68例股骨或胫骨干骺部粉碎骨折的病人,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诊,平均时间为10个月。65例术后X线检查显示复位和内固定位置满意,侧方成角8°1例,患肢缩短2cm2例。68例骨折全部愈合。按Klemm功能恢复分级标准,优56例,良10例,可2例。无深部感染、骨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经皮微创生物学技术的钢板内固定治疗长管状骨干骺部粉碎性骨折,可以达到医源性创伤小,骨折固定牢靠和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